大陸央視11日報導,海上風電是清潔能源重要組成部分,2025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共鏈行動大會日前閉幕,2025年前三季,大陸海上風電累計併網容量達到4461萬瓩,已連續四年保持世界第一。
在福建漳浦海域,大陸首台2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的基礎鋼管樁施工已完成,為後續風機安裝奠定基礎。同時,福清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風機主機已完成最後檢測工作,即將裝船運往施工海域。
三峽集團福建分公司產業園總經理盛雷指出,風機將安裝在離岸超過30公里海域,主機輪轂中心安裝高度達到174米。安裝完成後,每年可以生產8000萬度清潔電能,相當於4.4萬戶家庭一年用電需求。
2025年以來,大陸海上風電關鍵技術持續刷新全球紀錄。在山東東營,全球單機容量最大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成功併網發電。在廣西北海,全球首台16兆瓦大容量漂浮式海上風電成套系統裝備完成組裝,成為全球已安裝單機容量最大漂浮式海上風電系統裝備。在江蘇鹽城,大豐8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刷新大陸海上風電專案離岸距離紀錄。
海上風電技術已成為全球能源科技競爭的前沿陣地,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現代產業鏈是大陸從風電大國邁向風電強國的核心路徑。在2025海上風電共鏈行動大會上,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聯盟正式成立,同時發布大陸首分《海上風電技術攻關清單》,為全行業協同攻關畫定「路線圖」。
在大會現場,2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生產廠家負責人表示,大容量風機研發製造是典型系統工程,需全產業鏈協同突破。
企業負責人吳先友表示,整機設計完以後能不能把它加工製造出來,製造完以後能不能把它測試閉環掉,證明零組件是可靠的,整個鏈條比較長。此次聯合攻關算是把大陸風電產業品質做了一次大提升。
這分涵蓋16項前沿技術的攻關清單,系統梳理當前海上風電產業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清單推動產業鏈協作模式從「設計後適配施工」的事後調整,轉向「開發階段多方共創」的前置協同,大幅提升項目案效率與安全性。
企業負責人汪濤稱,面對更多更惡劣的海況環境,施工模式跟原來單船作業或船組作業有了根本區別,需要全行業共同從開發、設計、施工、運維各環節,有一個充分的事前協同。
目前,海上風電產業已培育出30家大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些企業在風機軸承、海底電纜、監測感測器等細分領域深耕,成為破解清單中細分技術難題的核心支撐。
大陸國務院國資委祕書長莊樹新表示,圍繞海上風電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補缺點、鍛優點,加快突破技術研發,打通供應鏈堵點,提升價值鏈水準,實現全產業鏈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不斷構建世界級風電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體系。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