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即將進入尾聲,不過這次外訪的重頭戲─與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於台北時間4月6日凌晨的會面,勢必會對美中台三邊關係帶來新的衝擊。儘管美國國務院取消蔡英文過境簡報,且白宮一再強調這是例行性的過境,中共不應過度反應,加上蔡英文接受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頒獎典禮上,美方政要出席人數有限,中共理應不過度反應才是,不過實際上恐非如此。
畢竟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事前已警告:「蔡英文如果與麥卡錫接觸,將是又一起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挑釁,我們對此堅決反對,必將採取措施堅決回擊」。既然表示要「堅決回擊」,若屆時雷聲大雨點小,將會斲傷其公信力與對外影響力,因此若蔡英文與麥卡錫確實會面,台美中關係將迎來另一場難以避免的風暴。
蔡麥會有點像博弈理論中的「弱雞賽局」,台美與中共猶如開車要對撞的車手,誰都想要逼對方先讓步,也都沒有什麼讓步空間,因讓步意味示弱,對國內無法交待。若雙方最後都選擇不讓步,結果就只能是對撞。對撞的後果,雖不致立即發生軍事衝突,但是雙方秀軍事、經濟與外交肌肉的情況,是立即可遇見的狀況。不論結果如何,台灣都是輸的一方。
若是雙方會面後如預期地一同向媒體發表聲明,出席會談的跨黨派議員會後將記者會,留下「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強烈印象,中共秀軍事肌肉的程度,應不會亞於去年美眾院前議長裴洛西訪台。如今媒體報導中共已宣布進行「台灣海峽聯合巡航行動」,說明已在為秀軍事肌肉作準備。
若蔡麥會後不共同向媒體發聲明,勢將壓縮台美未來會面的戰略空間,也會讓中共食髓知味而從此如法炮製,對台美未來關係拓展不利,加上拜豋政府囿於國內經濟問題重重,實無力加強對中共的圍堵程度,台灣要靠美國協助拓展國際空間的機會有限。美國曾派特使赴宏都拉斯遊說勿與中共建交而功敗垂成,由此可見一斑,實在看不出台灣在蔡麥會有任何獲利的空間可言。
台灣在中南美洲的邦交國瓜地馬拉與巴拉圭,即將於2023年5、6月舉行大選,該兩國的反對黨都已表示,若勝選將與中共建交,這無異將使台灣再失去兩個邦交國。台灣如此努力地要拓展國際生存空間,卻在這近8年當中失去9個邦交國,很可能是11個,難道不該檢討政策走向嗎?中共的外交打壓無日不有,這不代表政府能不調整作為!
不論是中共官方或民間均表示,一定會對蔡麥會有「強烈反應」,猶如裴洛西去年訪台時「將採取有力措施」的翻版。儘管事前台美官員預估蔡麥在美國會面,衝擊應比麥卡錫訪台來得小,不過由於美中關係近期並不順遂,加上中共對改善美中關係的期待有限,因此這場風暴不會小,台灣只能謹慎因應。
(作者為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