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每年新發人數已連15年是癌症之首,年奪6000多條人命。前美國芝加哥榮民醫院心臓加護病房主任謝安民表示,新研究發現,經常吃阿斯匹靈(aspirin)或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較沒有吃的人,大腸腺腫瘤(Adenoma)發病率減少15%;晚期階段的腺腫瘤減少33%。
謝安民在其臉書貼文表示,由於國人飲食西化,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增加很快,有年輕化趨勢、大腸癌在初診斷時就已是癌症晚期的比率,較過去有顯著增加,但近來也出現新的治療曙光。
他表示,根據聖路易市的華盛頓大學的一項針對3.2萬人的研究發現,參與者在50歲前有過一次大腸鏡檢查。其中有1247個人有早發性(年紀小於50歲)大腸腺腫瘤,其中,290個人的腺腫瘤病理上是屬於高危險性的。
該研究結果顯示,經常吃阿斯匹靈的人,得到早發性大腸腫瘤、特別是高危險性的腫瘤,比不吃這兩類藥的人來得少。此研究於今年5月6日~9日,在芝加哥擧行的消化系統疾病周(Digestive Disease Week)口頭報告他們的研究。
謝安民並表示,根據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對於低劑量阿斯匹靈預防大腸癌的準則,10年內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可能性大於10%的人,可能本來已在服用阿斯匹靈來預防/改善心血管疾病,這時吃阿斯匹靈可一石二鳥,即可降低大腸癌風險。
因為心血管疾病風險高的人,往往有其他會增加慢性發炎的情況(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這些情況和增加大腸癌機率有關聯。
謝安民也提醒,在決定是否要用阿斯匹𩆜來預防大腸癌前,要評估長期吃阿斯匹𤫊的風險。如腸胃道出血的可能性(年紀大的人;有腸胃潰瘍或曾出過血的人;同時在吃其他會促增腸胃出血的藥—-如非類固醇消炎藥、抗凝血劑等);難控制的高血壓及其他會增加阿斯匹𩆜副作用的基礎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