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4年前禁止用廚餘養豬,環保局收集生廚餘、熟廚餘做堆肥,在南亞塑膠公司堆肥場添購機器且不斷改善發酵製程協助下,混合出品質優良的有機肥,推廣社區及學校栽植有機菜以來,一家五星級餐廳使用雲溉肥種出的有機菜做沙拉,使餐桌的廚餘又變成蔬果回到餐桌。
雲林縣養豬頭數156萬頭是全台最多,4年前非洲豬瘟疫在全球各地蔓延,張麗善甫上任即宣布禁止廚餘養豬,全縣每日40萬噸生廚餘、熟廚餘頓時無處可去。
環保局回收生廚餘、熟廚餘分流處理,運到麥寮六輕廠區的南亞堆肥場混合成有機肥去年10月取得農委會肥料登記證,,命名為「雲溉肥」,特色是發酵品質完善、無添加副資材,農友試用後反應「明顯增加土壤肥力」。
環保局今(28日)舉行雲溉肥成果展,邀請禧榕軒大飯店主廚廖峰毅使用雲溉肥種的農作料理成佳餚。
環保局長張喬維指出,雲林縣一天廚餘量約40公噸,收集後先做脫水的前處理,一天可生產16公噸有機肥,先推廣給社區、學校,讓農民知道有「雲溉肥」肥料,未來可和農業處合作,推動到有機專區。
張喬維說,臨危受命把廚餘變成有機肥過程中秉持傻子精神一試再試,為證實此一有機肥幫助植物生長,又與環球科大、飯店合作,用於種植有機蔬果,使餐桌的廚餘又變成蔬果回到餐桌。
縣議員李明哲表示,自家也用有機肥種芭樂、芒果、蓮霧,但生產有機肥過程很不好聞,因為有南亞協助,雲林縣沒有這樣的困擾,希望環保局及農業處合作推廣給縣內有機小農,讓雲溉肥種出來的有機作物有販售通路。
南亞公司處長林澤銓說,熟廚餘高油、高鹽很難製成有機肥,2018年特前往日本取經採購一套系統,製程從2、3個月縮短為35天;去年又花4億元改用高效發酵的方式處理,只要8天時間就完成,且品質更好,日處理量從30公噸增到60公噸。
張喬維致謝南亞公司基於回饋,幫助縣府無償把廚餘變成肥料及包裝,雲溉肥未來會進一步精進,視狀況加入木質類、蚵殼,預估明年下半年才會販售。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