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媒體報導指出,前瞻軌道建設在2022年縣市長大選藍營大勝之後,反而成為藍營執政縣市的包袱;交通部下午發新聞稿指出,軌道建設自償性經費,地方政府可藉由成立基金,透過車站及沿線周邊土地開發、增額稅收、增額容積等方式因應。
交通部表示,有關捷運與鐵路立體化建設經費,中央與地方經費分攤方式大部分係依據「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大眾捷運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鐵路平交道與環境改善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審查作業要點」規定,依計畫自償率及地方政府財政級次給予非自償性經費補助,至於該計畫之用地費及自償性經費,則由地方政府自籌。其中自償性經費,地方政府可藉由成立基金方式,透過車站及沿線周邊土地開發、增額稅收、增額容積等方式因應。
交通部表示,目前交通部對於捷運與鐵路立體化建設計畫之審查機制,係依據「大眾捷運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鐵路平交道與環境改善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審查作業要點」規定,經由書面審查、現勘及召開初審會議,並依規定提報審查委員會由專家學者委員審議後,循程序陳報行政院審議。
根據媒體報導,蔡政府2017年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軌道建設今年陸續進興建高峰期。去年底上任的縣市長發現,軌道建設的縣市自籌款高得嚇人,六都、七縣市自籌款高達5518億元。此外雙北、基隆、宜蘭和新竹等縣市軌道建設,地方政府負擔也相當高。
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爭取的「新竹大車站」工程費約104億元,市府要自籌近29億元,新竹市長高虹安說,原本的效益評估過於樂觀,經過綜合評估,此案不一定要走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交通部長林佳龍任內未經過環評等程序直接從北宜直鐵升級為北宜高鐵的宜蘭高鐵案,近日也傳出「零方案」也就是不一定要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