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新冠疫情打擊,竹南鎮國家衛生研究院為落實政府發展疫苗產業政策,面對各式嚴重新興感染性疾病的挑戰,提昇自製疫苗的能力,在中央及民間的經費挹注下,國衛院在院區內新建生物製劑2廠暨建置戰略平台資源庫,12日由行政院長陳建仁主持動工典禮,期望能強化我國防疫能量。全部工程將以78億元預算,預計在2026年完工。
國衛院表示,2020年初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其傳染速度與規模前所未見,造成全球數億人感染及百萬人死亡,重創各國衛生體系與經濟,也突顯我國防疫科技研發鏈需因應大環境的改變進行提升。推動國家疫苗自製並強化相關基礎設施,建立整合收集新興傳染病病原體與臨床檢體的平台,以增加面對疫情爆發時的應對效率,成為國家強力防疫後盾。
國家衛生研究院為國內唯一任務導向的醫藥衛生研究機構,2020年即受衛福部指示開始籌劃生物製劑2廠及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s Bank NIDB)的建置,在政府與民間的共同籌資78億餘元,12日在國衛院竹南院區舉行動土典禮。
苗栗縣長鍾東錦以地主身分出席動土典禮,他在致詞時為縣民請命指出,苗栗為了國內科技產業貢獻許多,也希望行政院能夠全力支持提昇苗栗的醫療水準,例如部立苗栗醫院的設備人力全面提昇,讓縣民擁有更好的醫療服務。
陳建仁則強調,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情況真的很困難,蔡英文總統曾經打電話給他,請他與AZ公司連絡,他與友人連繫是否可以購買AZ疫苗?結果對方答覆訂單都排滿很難賣給台灣,所以才討論為何不能自行研發製造疫苗,如果政府有一個很好的生物製劑廠話,在公共衛生及防疫上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
國衛院說明,預備興建的生物製劑二廠包含6條產線、2單位ABSL-3實驗室及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6條產線採獨立操作規劃,其中2條產線生產卡介苗與抗蛇毒血清上市藥,2條為提升產能至公噸等級以滿足第一線防疫需求的新產品量產產線,2條產線則作為小量生產臨床試驗用新型產品,全面強化核酸(DNA、mRNA)、病毒載體、重組蛋白及不活化全病毒疫苗相關技術平台,並搭配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搜集之各式病原體和檢體,建立疫苗開發「模組化」標準流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