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犬貓零安樂政策上路後,收容所的收容量能迅速爆量,然而即使《動保法》基於動物福利可有條件執行安樂死,但具體執行的數量卻少之又少。挺挺動物應援團創辦人劉偉蘋指出,民眾誤以為零安樂對犬貓是慈悲,只要收容所執行安樂死,民眾就會打去抗議,這樣的錯誤認知也讓收容所中的老弱病殘犬貓繼續受苦。
劉偉蘋今(29)日於「2023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受訪指出,雖然犬貓零安樂政策已經上路,但只要基於動物福利考量,其實是能有條件執行安樂的,只是民眾誤認為台灣是全面零安樂,也誤以為零安樂是對犬貓是種慈悲,但這樣的錯誤認知反讓收容所裡的老弱病殘繼續受苦。
劉偉蘋說,安樂死的問題不在《動保法》,而是社會集體的錯誤認知,並對零安樂有過度美好的想像,忘記收容所的犬貓應該和家養犬貓一樣,應該享有透過安樂死作為醫療結束痛苦的手段,只是很多收容所一旦執行安樂死,就會有許多民眾打電話去抗議。
台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照養課課長廖朝盛指出,收容所安樂死針對老弱病殘的犬貓從痛苦解脫的方法,但在民意壓力下窒礙難行,導致在外真正需要移置的犬貓找不到適合的收容環境,只能在外繼續受苦受難,如果希望遊蕩動物在外能減少受苦的時間,這樣的現象對整體動物福祉實在相當不好,遊蕩動物就該回到家庭,這對遊蕩動物和野生動物才是最好的結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