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大里新仁橋完工20年,是大里工業區通往太平的交通要道,不過無畫設人行空間遭民眾批「不給人走」。經台中市議員張芬郁與張玉嬿日前邀集相關單位會勘,交通局15日指出,若縮減車道畫設標線型人行道恐造成人車爭道,建設局則朝設置人行便橋方案評估辦理。(台中市議員張芬郁提供/潘虹恩台中傳真)
台中市大里新仁橋完工20年,是大里工業區通往太平的交通要道,不過無畫設人行空間遭民眾批「不給人走」。經台中市議員張芬郁與張玉嬿日前邀集相關單位會勘,交通局15日指出,若縮減車道畫設標線型人行道恐造成人車爭道,建設局則朝設置人行便橋方案評估辦理。(台中市議員張芬郁提供/潘虹恩台中傳真)

台中市新仁橋是連接大里工業區與太平區的交通要道之一,人車往返密集,卻無設置人行空間。台中市議員張芬郁與張玉嬿15日建議縮減該橋部分車道增設人行道,降低行人危險;交通局指出若縮減車道畫設標線型人行道恐造成人車爭道,建設局則朝設置人行便橋方案評估辦理。

大里新仁橋完工20年,是大里工業區通往太平的交通要道,不過遭民眾批「不給人走」。黃姓民眾表示,該橋面寬度15米、有4個車道,每個車道配置寬度大約3.5米,建議各縮減一些寬度,增設雙向0.9米的標線型人行道,讓步行的民眾有橋可走,而且車道縮減也可讓降低車速。

張芬郁表示,新仁橋在2004年3月興建,跨越頭汴坑溪連接大里工業區和太平區,是當地交通要道。隨著大里工業區發展成熟,及大里十九甲地區、大平往光德橋一帶人口成長,民眾若步行或騎腳踏車行經,大小車輛從旁呼嘯而過,非常危險。

張玉嬿也說,新仁橋是進出大里工業區要道,現場車輛往來密集,尢其大型車輛、機車騎士不少,現有橋面已無法供民眾安全通行。她表示,新仁橋往大平地區持續發展,附近也有建案興建中,未來遷入人口會更多,一定會面臨民眾通行需求,必須盡速著手規畫。

張芬郁與張玉嬿日前邀集相關單位會勘,交通局指出,若採縮減車道畫設標線型人行道,每個車道會只剩3米,人行道也僅有約0.9米,將難以再設置其他安全設施,反而造成人車爭道,相當危險,故不建議採縮減車道方式辦理。

建設局則表示,新仁橋橋梁跨距為250米,如設置實體人行道,也必須考量橋梁載重,以目前原設計無可設置實體人行道的條件,交通局也不建議設置標線型人行道,將朝設置人行便橋方案錄案評估辦理,但「經費不低,短時間難以完成」。

張芬郁和張玉嬿均表示,設置人行便橋同時可供腳踏車使用,是最安全方式,要求建設局積極辦理,在市長盧秀燕任內就可看見成果,而非束之高閣。

#張芬郁 #張玉嬿 #人行空間 #新仁橋 #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