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所收藏的各式文物,都會面臨修護需求,而修護過程對民眾來說既神秘又遙遠,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內的「開放式典藏庫」自今年5月起,於每周二上午推出科技文物修護展演,除能近距離觀看文物修護過程,更能與修護人員互動問答,加深對文物修護認識。
科工館表示,館內地下1樓的「開放式典藏庫」平時開放民眾自由參觀,除展出多樣各式科技文物,也推出各式工作坊活動,包含地震儀、活字排版、印刷術等活動,今年5月起每週二上午9點半到11點半,更推出典藏庫現場進行科技文物的修護展演。
有別於一般修護文物展,民眾是透過玻璃窗觀看,科工館表示,典藏館文物修護展演方式,有別於其它館所的形式,可直接與修護人員進行對話與詢問,了解各種材質的文物保存維護觀念與做法的活動,能加深民眾對文物修護的認識。
科工館說,安排的第一檔修護文物,是代表著科工館開館初期的那一對伴隨大家一起成長的「鐵克納」與「賽恩絲」機器人,因內部零件老舊,機器人已於2018年退役成為科工館的典藏文物,於今年再度上工與民眾見面,但因年事已高須定期保養與維修,因此安排在每個月的第2個星期二在進行修護展演,其餘時段也會有各式文物進行修護,歡迎有興趣民眾於每周二到科工館參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