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於「AI泡沫」的討論在華爾街持續升溫,許多金融界權威人士紛紛警告,大型科技股的估值飆升與市場集中現象,讓人聯想到20多年前的網路泡沫。不過,曾精準預測90年代末市場崩盤的傳奇策略師克拉夫(Charles Clough)卻認為,這一輪科技股漲勢的本質與當年不同。

泡沫疑慮過頭了

克拉夫曾於1987至1999年間擔任美林集團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他指出,市場對科技泡沫的憂慮過頭了。如今的科技巨頭具有強大的商業模式與穩定獲利能力,使其對經濟衰退的抵禦力遠高於上世紀的網路企業。他從宏觀角度分析,目前市場流動性更加穩健,將持續支撐股價表現。他表示,投資人對「泡沫重演」的擔憂,根本是「問錯問題」,「大家總以為會重蹈覆轍,但世界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尤其是資本市場,早已今非昔比。」

多位分析師對市場廣度收窄發出警告。AI題材帶動的漲勢幾乎集中在少數科技巨頭手中。數據顯示,儘管標普500指數自7月初以來上漲近10%,但目前仍只有不到一半成分股的價格高於50日移動均線,明顯低於7月初超過8成的比例。此外,標普500指數的預估本益比為22.7倍,明顯高於過去10年的平均值18.8倍。投資者對估值偏高保持警惕,擔心若AI投資主題降溫,整體指數可能面臨回調壓力。

克拉夫並未否認估值的警訊,但指出牛市中估值上升屬正常現象,不必過度解讀。他認為,外界總是會關注科技股的估值,而且永遠都會如此,然而由少數龍頭股領漲的牛市格局並不罕見。

市場2大真正風險

克拉夫強調,市場的焦點應放在經濟與企業基本面,而非僅是指標數字,同時提醒,真正可能成為股市上漲阻力的並非估值或市場集中度,而是2項更根本的風險——其一是美國聯準會(Fed)政策失誤導致經濟成長大幅放緩;其二是青年就業惡化帶來的社會結構問題。

數據顯示,16至24歲勞動族群的失業率在8月升至10.5%,為2016年以來除疫情期間外的最高水平。克拉夫表示,「如果真有風險,那就是世代之間可能出現某種社會分裂。未來10年左右,我們必須正視並應對這個問題。」

儘管如此,克拉夫對美股長期走勢仍持正面態度。他拒絕對年底行情給出明確預測,但指出「年底上漲」往往是市場慣性現象,「如果能著眼長期並耐心等待回調或拋售,我確實認為一兩年後股市必將站上更高位置。」

多家機構同步樂觀

在關於「AI泡沫」的討論甚囂塵上之際,多家華爾街大行也相繼表態。美國量化投資巨頭AQR Capital Management聯合創辦人Cliff Asness認為,美股估值雖高,但尚未達到可以被視為「泡沫」的程度。花旗資深美國市場股票策略師Drew Pettit則指出,短期市場疲軟屬預期之內,但AI的基本面故事依然穩固,反而提供逢低布局的契機。

摩根大通市場情報團隊主管Andrew Tyler領導的分析師預測,標普500指數有望於短期內強勢突破7000點大關,意味著將從當前水平再上漲3%。他們認為,美股牛市仍建立在強勁的美國經濟、企業獲利成長與關鍵逆風消退的基礎之上。

#AI #泡沫 #華爾街 #科技股 #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