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0歲男子擔任企業主管,雖每年健檢都呈現高血壓狀態,但他不以為意。某天男子回到家後相當疲憊,一躺床時突然感覺心被撕裂般的劇烈胸痛,且痛感透到後背,家人立即將他送急診。透過電腦斷層發現為A型主動脈剝離,經「昇主動脈置換手術」治療,2周後出院,目前於門診規則藥物控制血壓,恢復正常工作與生活。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諶大中表示,就過去文獻統計,A型主動脈剝離是一種少見卻可能致命的重症。台灣每年個案數約200例,若發生後未接受適當治療,其死亡率隨發生當下逐步增加,若48小時內未作緊急處理,其死亡率為48%以上。
諶大中表示,主動脈壁由內、中、外三層結締組織構成,正常狀態下主動脈內壁富有彈性,一旦因高壓使動脈內層破裂產生縫隙時,血流會將主動脈撕裂成「假腔」與「真腔」兩個腔室,形成「主動脈剝離」。
心臟外科醫師宋鎮宇表示,主動脈剝離分A型及B型,A型主動脈剝離有涵蓋侵犯到昇主動脈,B型則只侵犯降主動脈。主動脈剝離發生的當下會有嚴重胸痛與後背痛、下肢無力、意識模糊甚至低血壓合併休克,死亡率較高;B型主動脈剝離雖然死亡率較低,但卻也容易影響腎臟、腸道與下肢血流,產生腎功能受損、下肢缺血等併發症。B型主動脈剝離以藥物控制血壓與疼痛,追蹤觀察即可,若有近一步變化或擴大才需以手術治療。
A型主動脈剝離則以「昇主動脈置換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目的為切除發生剝離的主動脈,再以人工血管置換重建。手術時也需要體外循環機暫時替代心肺功能,降低體溫,減少各器官的代謝率,待手術完成心臟復跳後才移除體外循環管路。
宋鎮宇提醒,高血壓、遺傳、老化是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生活及環境造成的壓力,使主動脈剝離有逐漸年輕化趨勢,應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定期量測血壓,才有機會提前發現高血壓的情況,並且及早就醫。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