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遊蕩動物對生態的影響,以及減少民眾在生態敏感區餵食的情形,農委會規劃推行「台灣原生種野生動物受遊蕩犬侵擾改善試辦專案計畫」,然而與野保團體的會議一再延宕,農委會今(14)日指出,預計在6/28-6/30擇日與野保團體交換意見,對於野保團體網路發起對該計畫的建議連署,表達絕對的尊重。
農委會畜牧處長張經緯受訪表示,針對人犬衝突的地點移置和收容,早期衝突點都在市區或人群密集處,隨著犬群擴散,現在不少跑到郊區或山區,也造成環境與生態的衝突,現在依法不能撲殺,因此要積極絕育來做源頭管理,但這部分須和社區、村里、家戶來盤點,以明確指認該移置和收容的目標犬隻。
根據農委會規劃,生態敏感試辦專案的區域,目前為苗栗縣、台中市和南投縣等3縣市、9鄉鎮來辦理,縣市政府也會成立專案工作小組,今年度將就試辦專案區域依步驟進行生態調查。
「如何避免衝突和侵擾是首要目標」,張經緯強調,只要和野生動物重疊的區域都不建議民眾餵養,也因為目前手段有限,做法上會有調整,實際造成敏感性野生動物影響的犬隻一定會積極移置和收容;而較符合領養條件的犬隻也會盡快從收容所被領養出去,好讓收容所量能可以流動,而補助收容所座設施整理、辦理領養活動等也是研擬方向。
張經緯指出,本月底將和野保專家召開會議,現階段正在統計相關人士可出席的時間,目前預計會在6/28-6/30選1天來召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