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國小學童,不僅每4名就有1人有過重、肥胖問題,脂肪肝盛行率也很高,一份針對雙北國小學童肥胖族群調查,發現47.4%男孩有脂肪肝、女孩則有31.2%,醫師呼籲遠離吃零食、玩3C、不運動3大不良作息。

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指出,根據2010至2012年間的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國內年齡介於6至18歲的族群中,約有13%的男性和7.8%的女性有脂肪肝。

這份研究還進一步發現兒少的脂肪肝問題,在肥胖族群中尤其嚴重,近一步分析1246名6至18歲居住於新北市與台北市的肥胖兒少,分別發現男性高達47.4%男性患有脂肪肝,女性也有31.2%。且每100個看診的肥胖兒童裡,至少有20個已經有中等嚴重程度以上的脂肪肝。

亞東醫院醫師林裕誠指出,透過血液中ALT(丙氨酸轉氨酶)指數的異常情況,可以篩檢出患有脂肪肝的人數,從研究數據可以發現,台灣兒童脂肪肝的盛行率相當高,台灣兒童肥胖與脂肪肝已經是已經不能再輕忽的下一代健康議題。

林裕誠表示,「肥胖」引起的脂肪肝,導致肝功能異常,已是現代兒童健康大危機,尤其近年歷經新冠肺炎疫情,學童改為線上課程,導致三大不良作息加劇:「零食飲料不離口」、「手機平板不離手」與「運動習慣難起頭」,疫情後的副作用就是「出現愈來愈多肥胖兒童」。

除了兒童脂肪肝問題,台灣兒童B型肝炎母嬰傳染防治也是重要課題。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呼籲,B型肝炎高風險孕產婦第一孕程應抽血檢驗B型肝炎病毒量,並給予高病毒量者抗病毒藥,以預防母嬰傳染;不論嬰兒出生體重或早產,都應儘速進行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接種,不可晚於24小時。

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建議,在孩子滿12個月大時,應接受B型肝炎血液篩檢,了解嬰兒是否已感染或未產生抗體;如經檢測未產生B型肝炎表面抗體,也未成為B型肝炎帶原者,可提供公費疫苗追加接種,孕婦不可漠視兒童肝炎防疫。

#脂肪肝 #兒童 #B型 #肥胖 #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