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日本的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所長識名信也,長期專注珊瑚生殖生物學及復育技術,他與研究團隊利用台灣東北海岸曾用於養殖九孔的大型魚塭建立了「珊瑚農場」穩定復育珊瑚,目前已養殖17種類以上、將近5000株珊瑚,不僅為台灣提供了珊瑚研究和環境教育的新平台,更提供以廢棄養殖設施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模式,相關成果也在3月底刊登於國際期刊《Aquaculture》。
海大表示,全球對於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與保護日益關注,許多研究機構都在積極研究珊瑚的生物學特性及環境污染對珊瑚的影響等議題。由於對海洋保護和保育意識的提升,若能穩定供應「活體」珊瑚支持研究和教育,不僅能推動珊瑚相關研究,也能加速環境教育的進程,但目前台灣缺乏這樣的「珊瑚供應來源」。
海大指出,識名信也將復育場所鎖定位於台灣東北部潮間帶的方格狀魚塭,隨著近年九孔養殖產業的萎縮,一部分魚塭被廢棄或是改作為其他用途,識名教授與研究團隊於2019年開始利用新北市海洋資源保育園區內原用於九孔的養殖池進行珊瑚養殖,雖然是人工環境,但海水及海洋生物會隨著潮汐進入池中,提供珊瑚穩定的天然食物來源。
海大說,為了有效的在有限空間中養殖珊瑚,研究團隊在池底架設不銹鋼水下工作台,類似於日本沖繩珊瑚海水養殖的方式,養殖桌也能防止珊瑚被泥沙覆蓋,提高珊瑚的存活率,經過4年的努力,建立了穩定培育大量珊瑚的技術。
海大強調,未來將更加重視珊瑚的基礎研究、珊瑚的保育和養殖工作。識名信也表示,我們的珊瑚農場,可以穩定提供活體珊瑚,支持台灣的珊瑚研究和環境教育活動,未來,希望透過與研究機構和教育機構緊密合作,能促進民眾對海洋保護和保育意識的提升,不僅在珊瑚研究和環境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更展現了永續利用海洋資源的創新思維。
值得一提的是,識名信也出身於日本沖繩,當初取得東京海洋大學博士學位後,日本、美國、台灣都有工作機會,因為本身熱愛台灣,父親也是「台灣迷」,最後選擇來台發展。至於珊瑚養殖技術,也是向沖繩當地已經有復育珊瑚40年經驗的老漁民取經,當初當地漁民聽到要幫助台灣復育珊瑚,也是義不容辭,完全不藏私傳授技巧,相當暖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