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不離身的現代人,把手機帶進廁所是相當普遍的現象,不少人會趁坐在馬桶之際瀏覽FB、IG、YT等,但醫師提醒,如廁時間應控制在15分鐘內,否則大便容易縮回結腸,使得糞便更加乾硬、下次排便更為困難,導致痔瘡發生。
怕上大號無聊,許多人會帶手機等3C產品進廁所,大腸直腸科醫師陳威佑在其臉書專頁上表示,根據一份500人的受試者問卷統計,在廁所閱讀的情形很常見,習慣在馬桶上閱讀的受試者與不習慣的受試者,有痔瘡的機率為23.6%、18.2%。
另一份評估痔瘡與如廁時間長短的研究也發現,上廁所時間與痔瘡有正相關性。他表示,研究推測,應該是在廁所內閱讀可以讓人放鬆,讓人更容易「醞釀」產生便意,可以讓排便顯得更順暢,但久坐在硬的馬桶圈上,也讓人的直腸或肛門靜脈產生壓力,就容易罹患痔瘡。
陳威佑表示,如廁時間應控制在10~15分鐘以內,腸道蠕動使糞便移動到直腸,就會刺激排便的衝動,此時就應該盡快去廁所,在15分鐘內將大便排出,若未適時排出,大便容易反蠕動縮回結腸,這會讓下一次排便時糞便更加乾硬、不易排出,也是導致痔瘡形成的因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