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粉是減重者力求減少攝取的食物,但醫師表示,澱粉類食物經過冷藏方式可增加抗性澱粉的比例,進而減少小腸對澱粉的吸收率、餵養大腸中的好菌,進而減重、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此外,抗性澱粉因較不易被吸收,較不會造成劇烈的血糖波動,有利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其臉書粉專上表示,抗性澱粉就是因其水溶性的「長鏈」碳水化合物的結構,較不易被消化酶分解,使其較對於「小腸的消化」有抗性。同樣食材會因烹調方式或冷藏方式影響其抗性澱粉的比例,例如,炒飯或地瓜在剛煮完的當下,都是較容易被消化的澱粉,但經過冷藏後,抗性澱粉的比例會增加,使其較不容易被人體吸收,且因水溶性纖維帶有較多的水分,食用後讓人較易有飽足感,進而達到減重的效果。
他並表示,由於抗性澱粉能以較完整形式通過消化道、到達大腸,餵養大腸中的腸內好菌,且抗性澱粉能抗發炎、改善腸內酸鹼度,甚至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
除了減重、預防大腸癌,他表示,相較一般澱粉,抗性澱粉比較不會造成嚴重的血糖波動,是一般人或糖尿病患者穩定血糖的好幫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