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沙鹿區27歲卓姓產婦懷孕5個月時接受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發現寶寶有危急性先天性心臟病,令夫妻倆相當煎熬,所幸及早發現,由醫護團隊密切追蹤,卓婦順利產下寶寶。出生後透過新生兒超音波篩檢,確認寶寶主動脈狹窄,進行心臟手術,目前恢復良好,新手爸媽也終於放心。
光田綜合醫院婦產部醫師陳穎中說明,卓婦懷孕5個月時在他院接受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再到光田醫院檢查發現胎兒主動脈的直徑比肺動脈小,血液流速較快,判斷寶寶先天性主動脈弓狹窄,屬危急性先天心臟病,其他如腦部、臉部、四肢、脊椎和腎臟等皆正常。
經檢查,團隊預估寶寶出生後接受手術恢復健康機率大,於是與產婦溝通、解說,鼓勵正向應對,並組成婦、兒醫療團隊,密集追蹤媽媽及胎兒整體狀況,38周時順利生產。孩子出生後立即啟動新生兒治療規畫,先給藥物保持動脈導管暢通,並安排手術,目前寶寶恢復良好。
光田綜合醫院兒童心臟科醫師郭業文進說明,主動脈弓狹窄的寶寶出生後不一定會立即發生低血氧的狀況,因為新生兒仍有動脈導管支持。動脈導管會在出生後24至72小時內逐漸開始生理性閉合,1星期至1個月內會完全閉合,這時才會顯現出症狀,嚴重可能導致新生兒猝死。
陳穎中說,及早發現胎兒的先天性心臟病,高層次超音波功不可沒。建議產婦可在20至24周自費進行高層次超音波,此時胎兒結構發展幾乎完整,可增加對胎兒的內部構造,如心臟、腦部等進一步的檢查;郭業文則說,新生兒出生後建議加做新生兒心臟超音波篩檢,避免之後可能突發的遺憾。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