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暑假,家長與兒童在家相處互動的時間增加,相對也增加親子互動上的摩擦。在今天一場座談會中,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暨健康促進研究中心」執行長謝政廷表示,兒童不是大人的縮小版,有其獨特的身心發展,因此不能用大人的世界去理解小孩,必須要從兒童的發展與狀態來貼近與互動。
國北教大「心理諮商暨健康促進研究中心」8月13日舉辦「接納孩子的情緒:談兒童照護與情緒輔導」研討會,邀請具備兒童情緒輔導實務經驗的專家蒞臨分享與座談,進行交流及共同研討兒童情緒照護與陪伴的經驗及精進相關對策。
國北教大校長陳慶和表示,學校從2020年9月起陸續成立「心健中心」、「芳蘭心理諮商所」及「兒童發展中心」等校級中心與醫事單位,除了守護該校教職員工生之心靈健康外,也為社會大眾及兒童的心靈健康作出最大的貢獻,進而善盡該校的社會責任。
謝政廷說,兒童不是大人的縮小版,不能用大人的世界去理解小孩,當兒童尚處於自我中心的發展階段時,照顧者必須瞭解這樣的發展階段與狀態,才能更有效的回應兒童,與兒童進行溝通。
國北教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郭葉珍也表示,避免親子衝突,大人情緒調節是關鍵,她更強調,照顧者如果想做一個有效的陪伴者,建議需要從個人的情緒調節與自我照顧做起。
郭葉珍進一步建議照顧者可善用正念的策略,像是7-11原則(吸氣7秒加吐氣11秒並重複五次)來進行個人的情緒調節與自我照顧。
兒福聯盟兒童創傷療癒中心營運長高小帆也建議主要照顧者應充當兒童的「協同調節者」,運用正向穩定的方式在兒童出現情緒時與兒童互動,讓兒童逐漸緩和情緒,也避免照顧者和兒童的關係破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