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西藏如此不願允許歐洲訪客進入?其中一個答案在於勢力增長的大英帝國與清朝之間有緊張關係,但是真正的原因卻更為深層。一八一一年,曼寧抵達拉薩時所得到的接待或許能看出端倪:雖然他對西藏寺院很好奇,但他寫道,他花了一段時間才找到有人可以帶他到處看看。他的口譯員趙金秀曾尋問多次,他是不是想造訪這些寺院,而曼寧終於說他想之後,趙金秀當下鬆了一口氣。曼寧發現,中國官吏與西藏當局也問了同樣的問題。
他說,中國官員知道天主教徒不願意致敬;因此如果我去寺院,就能抹除他們的疑慮,知道我並非為了傳教而來。
嘉布遣會士離開拉薩已超過一甲子,然而他們帶來的威脅依然讓人記憶猶新。
要是教宗克勉十一世是讓耶穌會士來西藏傳教,而不是派嘉布遣會前來,可想而知,西藏歷史會走上不一樣的道路。一七一六年早春,德希德里在拉薩展開五年的生活。和其他前來西藏的傳教士不同,他很投入,也夠聰明,能穿透藏傳佛教的外層,理解其核心哲學,並學習藏文,撰寫出具真正洞見的作品。這些都收藏在梵蒂岡的檔案庫中,沒有公布,直到一八七○年代重新發現,一九三○年代才終於出版。他之所以沒沒無聞,是因為一七○三年,梵蒂岡把天主教會的傳教任務掌控權交給嘉布遣會。在接下來的四十年,嘉布遣會將展開三次拉薩的傳教任務。第一次雖然所費不貲,最後仍以失敗告終,甚至付了一小筆錢才讓兩名成年人受洗。第二次是在一七一六年,比德希德里晚幾個月來到拉薩,導致與大老遠的羅馬展開冗長爭論,最後是德希德里離開。之後,耶穌會將繼續蔑視嘉布遣會的傳教缺失及其對羅馬提出過於樂觀的報告。耶穌會有比對手更精明的想法,知道在西藏該如何辦事。
拉薩的嘉布遣會士將踏上一個世紀以前,在西藏西部古格王國的安德拉德神父及其耶穌會士的經驗曲線。兩組人馬都看出天主教會與藏傳佛教的相似之處,達賴喇嘛等同於教宗,也會在僧侶制度上加以比較。他們也很訝異,西藏會給予他們實踐信仰的自由,可在公共場合穿著長袍,「就像在巴黎或羅馬」。而西藏人認為,基督教基本上是良善的,會尊敬基督教的象徵,也感謝傳教士的醫療能力。嘉布遣教會來到拉薩時,西藏是由蒙族的拉藏汗統治,他也同樣對西方科學相當好奇;他知道耶穌會帶了什麼給北京的朝廷,並期盼這些傳教士能在拉薩有同樣的作為。
這般包容開放的態度鼓舞了傳教士。大清有很深的階級性和恐外情緒,政治關係是講究掌控與屈從,而西藏截然不同。西藏貴族會淡化階級,鼓勵開放性,並平等對待嘉布遣會。基督教修士因為剃頭,而獲得「白頭喇嘛」的暱稱。嘉布遣會士發現,傳教任務的開支龐大,因此向羅馬的主管保證他們進展順利,發揮影響力,西藏人就快要改變信仰了。但這是嚴重誤判。
(為閱讀需要,部分擷取內容有些許調整)
【內容簡介】
流亡的國王、帝國主義者、自負的探險家、考古學家、傳教士、間諜、地圖繪製者、藝術家、嬉皮以及狂熱登山者。一步一腳印詳實探究喜馬拉雅山的歷史、政經沿革,全方位書寫世界最高峰民族和冒險的重磅史詩著作。
入圍2020年達夫.庫伯獎、2021年博德曼─塔斯克山岳文學獎、亞洲藝術報年度選書。
【作者簡介】
艾德・道格拉斯Ed Douglas
是獲得獎項肯定的作家,撰寫喜馬拉雅山區的報導逾二十五年,尼共毛派的動亂及西藏的占領都出現在他的報導中。著作等身,包括丹增諾蓋的傳記。曾與喜馬拉雅登山先鋒一同攀登,也是英國山岳會刊物《高山雜誌》(Alpine Journal)編輯。現住在英國雪菲爾。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