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王小弟一跑步就抱怨腳痛,家長起初以為小孩抗拒運動,但孩子每每上完體育課就喊痛,就醫檢查才知道居然是「扁平足」!物理治療師張凱昇表示,扁平足儼然已成時下孩子文明病,多與孩子缺少運動、足部刺激過少有關,少數則因遺傳,尤其,都會區孩子比例也偏高,提醒家長及早注意,避免養出「飼料雞」。
張凱昇指出,小孩扁平足通常在5歲上下及10歲左右被發現比例最高,前者一般多是因小孩開始上學有較多運動以及通勤需求,家長意識到小孩搭公車或捷運無法久站,時常喊腳酸;後者則因面臨到生長板尚未閉合,合併扁平足的問題,反覆出現腳痛、小腿酸等情形,通常是家長帶去就醫才發現,而這類型扁平足族群雖然不運動即可緩解疼痛,但只要一運動,就會再度產生不適感。
近年扁平足孩子有明顯增多趨勢,對此現象,他表示,主要與網路相關知識日益普及,加上少子化緣故,家長生得少,自然也更關注孩子一舉一動有關,往往孩子一有風吹草動,家長都會趕快就醫找答案,不過,卻也也正因家長過度保護,間接導致孩童足部接受過少刺激。
他說,早期的小朋友上學放學幾乎都是走路回家,現在則多由家長接送為主,又孩子的學習多屬靜態,以都會區跟鄉間相比,都會區孩子扁平足的機率也較高。
但他也強調,一般來說,扁平足並不至於影響日常生活活動,大多數人甚至不一定會出現任何症狀,有的人甚至到了工作上班,因必須久站才發現,原來「不耐站」肇因扁平足及其他足部問題。他說,通常如果家長本身飽受扁平足之苦,有的甚至在一發現孩子有扁平足症狀時,會尋求手術等方式改善,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
本身就讀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的張凱昇,專長是足部生物力學調整與醫療鞋墊製作,致力於推廣足弓鞋墊的他說,主要就是希望推廣正確使用觀念,期能藉由鞋墊輔助,幫助足弓回到正確位置,減緩腳的不適感。曾有一名婦女忍受腳痛25年,使用足弓鞋墊1年後,對他說「原來,腳不痛是這種感覺」,他說,發生扁平足的原因甚多且複雜,一旦發現問題就要盡早尋求適合自身的解決方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