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有1987條標線型人行道,依交通局規畫,應挑選適合路段轉為實體人行道,但市議員李明賢發現,升級實體人行道數目至今是0,痛批市府行政怠惰「一條無成」,有如行人地獄的幫凶。台北市蔣萬安承諾,年底前完工5條實體人行道。
李明賢說明,交通局交通管制工程處2020年建議40條標線型人行道改實體人行道、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同意施作10條、不同意30條;今年交工處建議54條,新工處同意3條、不同意51條,認為標線型人行道升級幾乎都被新工處打槍,至今1條都沒完工。
李也提到,人行道經常充滿電信箱、電桿、燈桿等障礙物及高低落差,導致許多行人必須走到馬路中央,推嬰兒車、買菜籃也相當不便,另許多人行道寬度根本不足營建署建議的90公分。
李明賢要求,市府增加普查人力,儘速找出障礙物過多、寬度不足人行道,以便列管改善,建立申訴網站或專線,供市民反應人行道問題,也增加拓寬、新建人行道預算,並將改善人行道成為府級列管專案,盡力把台北市行人「地獄」拉回「人間」。
蔣萬安坦言,他與妻子推嬰兒車走在路上有如參加障礙賽,相當不便,但確保用路人安全是市府最重要責任,未來會設立人行道申訴管道,也將人行道拓寬、清空進度納入府級專案小組列管追蹤,增加相關預算,儘速執行整體路面改善工程,提升行人安全。
交通局長謝銘鴻表示,部分標線型人行道升級後可能會有排水、民眾出入不便等問題,已研擬出加設欄杆的解方,未來會調查哪些人行道可升級或設欄杆,達到人車分離。
交工處長林昆虎表示,中央規定12米以下道路人行道寬度須1.2公尺,無法把90公分寬的標線型人行道改成實體,但已找出62條1.5公尺以上標線型人行道,確定下月開始升級5條實體人行道。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