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福利部最近一次國民營養調查顯示,7至18歲兒少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約為26至30%,深入調查飲食狀況時也發現兒童及青少年每周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的頻率高達7成。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醫師沈君毅表示,「現今兒少夏天多喜歡以含糖飲料替代白開水作為身體補水的方式,尤其在暑假沒有學校生活約制,幾乎都是一天一杯,但這不僅不會解渴,反而會導致熱量攝取過多而肥胖。」
含糖飲料的主要成分多為水、精緻糖、奶精等等,不僅熱量高且營養密度低,是常見的「空熱量」食物之一。沈君毅指出,精緻糖容易影響孩童血管健康及腦部運作,而最直接的影響便是熱量攝取過多導致肥胖。
此外,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發布「國民飲食指標」建議,民眾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而6至12歲的兒童每日可攝取的總熱量是以理想體重做計算,體重第一個10公斤為每公斤100大卡;第二個10公斤為每公斤50大卡;21公斤以上以每公斤20大卡計算。舉例來說,假設該兒童體重45公斤,則其每日總熱量為(10×100)+(10×50)+(25×20)=2000大卡,依建議乘以10%後得出每日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200大卡。
根據《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會以身高質量指數(BMI)來診斷孩子是否為肥胖,並且以2歲為分水嶺。2歲以下嬰幼兒,若BMI在97.7百分位以上即為肥胖;2歲以上兒童或青少年,超過該年齡層的85百分位時為過重,超過95百分位時即為肥胖。
若孩童已達肥胖標準,沈君毅表示,「臨床上會給予相關治療意見,如請家長或青少年紀錄3至7天的飲食日記,安排營養師進行飲食衛教諮詢;同時會建議遵守世界衛生組織『333運動原則』,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超過30分鐘,心跳達每分鐘130下。」
味覺是從小開始培養,孩童若是接觸過多精緻糖,則容易造成味覺制約化,影響日後的飲食習慣。沈君毅呼籲,若孩子糖攝取超量,可嘗試以微糖或無糖飲品取代含糖飲料,如自製無糖檸檬或莓果氣泡飲取代汽水、未加工鮮奶取代調味乳等。若孩子已達85百分位的過重標準時,應尋求專業醫師及營養師的協助,至兒科進行相關評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