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人地獄」惡名昭彰,交通安全問題屢屢躍上媒體版面。一位男子好奇,近年來各地開始拆除天橋,「如果天橋又再全部蓋起來會不會比較好一點?」,認為這樣既能保護行人也不會造成交通困擾。不過有內行人分享,當初之所以拆天橋,就是為了爬不動的老人家、孕婦、寶寶推車、身障朋友等用路人。
原PO在臉書社團「爆廢1公社」發文表示,當初設立天橋的目的,就是因為車多、行人很難過馬路而設立,「近幾年拆除一堆天橋,目的又是什麼?美化市容嗎?如果天橋又再全部蓋起來會不會比較好一點?因應現在的另一種選擇方式,保護行人,也不會造成交通困擾…」。
對此,許多人紛紛回應,「20年前老人不多,走天橋很方便,20年後老人多了爬不動,所以沒人上橋了」、「裝個電梯天橋吧!然後天橋裝ETC,每輛車經過扣一元,作為天橋維護經費」、「80%台灣人都患了多走5步就會死的民族病…你看看停車就懂了…80%台灣人…寧可停店家門口紅線,不願停10公尺前停車格」;有內行人則說明,「當初拆就是為了用路人,老人家爬不動、孕婦、寶寶推車、身障朋友而拆的,我前幾天才去查過」。
事實上,台北市新工處去年對於拆除世貿天橋就曾說明,考量高齡長者、身障人士、採買或推嬰兒車市民通行天橋時不便性,加上天橋樓梯及橋柱占不少行人通行空間,容易產生視線死角,經評估後決定拆除。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