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多在9月中旬飛抵台灣度冬,沒想到近日卻有愛鳥人士在花蓮壽豐魚塭發現其蹤跡,令鳥友又驚又喜。(寫愛鳥人士陳體發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黑面琵鷺多在9月中旬飛抵台灣度冬,沒想到近日卻有愛鳥人士在花蓮壽豐魚塭發現其蹤跡,令鳥友又驚又喜。(寫愛鳥人士陳體發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黑面琵鷺多在9月中旬飛抵台灣度冬,沒想到近日卻有愛鳥人士在花蓮壽豐魚塭發現其蹤跡,令鳥友又驚又喜。(寫愛鳥人士陳體發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黑面琵鷺多在9月中旬飛抵台灣度冬,沒想到近日卻有愛鳥人士在花蓮壽豐魚塭發現其蹤跡,令鳥友又驚又喜。(寫愛鳥人士陳體發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黑面琵鷺多在9月中旬飛抵台灣度冬,沒想到近日卻有愛鳥人士在花蓮壽豐魚塭發現其蹤跡,令鳥友又驚又喜。(寫愛鳥人士陳體發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黑面琵鷺多在9月中旬飛抵台灣度冬,沒想到近日卻有愛鳥人士在花蓮壽豐魚塭發現其蹤跡,令鳥友又驚又喜。(寫愛鳥人士陳體發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稀客「黑面琵鷺」近日悄悄現蹤花蓮,由於該族群多在9月中旬才會飛抵台灣度冬,此次竟提前出現,讓鳥迷驚喜萬分。至於是否提前飛往台灣度冬,花蓮縣野鳥學會不敢斷言,認為需觀察一段時間才能確定,不過成鳥出現花蓮確實罕見,值得記錄。

有鳥友近日在壽豐鄉某處魚塭內,拍到1隻黑面琵鷺,經連日追蹤,發現數量已增加到3隻,讓他們又驚又喜,懷疑族群是否提前抵台度冬。

花蓮縣野鳥學會總幹事何瑞暘表示,黑面琵鷺通常都是9月中下旬才會陸續飛到台灣度冬,且有6、7成數量在西部嘉義、台南沿海一帶,花蓮往年也有,多在三民、壽豐、溪口一帶,不過多是幼鳥,通常短暫出現幾天就會離開。

至於是否提前度冬,何瑞暘不敢斷言,他說,台灣西部跟中國沿岸夏季都會有部分滯留個體,由於目前正值颱風,有可能隨外圍環流飛往花蓮,過沒多久就回離開,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因此需要時間觀察牠們的動態,才能證明族群是否提前度冬。

不過何瑞暘提到,細看照片,此次停留的黑面琵鷺屬成鳥,類似情況在花蓮十分罕見,對台灣來說也實屬難得,很少成鳥會在夏天現蹤台灣,這時間牠們多在大陸、韓國海域繁殖。另外,8月底蒼鷺、伯勞鳥等族群也會陸續過境台灣,接著再往南飛往菲律賓等處度冬。

黑面琵鷺學名為Platalea minor,又名黑臉琵鷺、小琵鷺、黑面鷺、黑琵鷺、琵琶嘴鷺,俗稱飯匙鳥、黑面勺嘴,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被台灣賞鳥人士稱為「黑琵」。

黑面琵鷺主要於朝鮮半島西部海岸繁殖,每年秋,冬兩季會飛往南邊較溫暖的地區度過冬天,近年因棲息地遭破壞、人為干擾和全球暖化等因,族群數量逐年減少,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

#花蓮 #黑面琵鷺 #過冬 #台灣 #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