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日前爆發幼兒園餵藥案,案情延燒全台幼兒園。日前毒理專家招名威分析一份巴比妥酸鹽類的初步篩檢報告,認為(-)是不該驗出,不過被非營利組織(NPO)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打臉是錯誤消息,指出(-)就是陰性的意思。對此,招名威在臉書粉專道歉並發出6點聲明,強調自己也是爸爸,「我們都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自己身上,所以請大家正視他們遇到的問題,看到他們有的臨床症狀,這才是真正現實的情況」。
招名威表示,一、日前他發文認定(-)代表零檢出,是和幾位專業醫檢師朋友討論的結果,「造成社會大眾誤解,針對認知上與語意上的問題,本人深感抱歉」;二、陰性陽性僅能代表藥物在體內留存的有效濃度多寡,無法表示是否曾有接觸;三、對於孩童體內任何的毒物檢測(撇除尿液初篩),他一般期待都是零檢出,才能證明短期內不曾接觸過。
招名威指出,四、他認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報告,正常狀態下人體內不應該有巴比妥,期待是「零檢出」,但實務操作上,儀器檢驗都會有其偵測極限,只要低於偵測極限就測不到,因此檢驗報告顯示為「未檢出」,而不是「零檢出」。招名威強調,對孩子傷害性很高的巴比妥根本不該被驗出,現在各界似乎認為陰性就是安全其實已經失去焦點,「宜蘭現在有利他能、高雄有巴比妥,這麼多個案,是時候該徹查了」。
招名威提到,五、「質譜儀」的檢測是藥物定量分析的黃金標準,請相關單位進行質譜儀檢測,達到大家期待的零檢出;六、數字是冰冷的、人是熱的,「我也是孩子的爸爸,我們都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自己身上,所以請大家正視他們遇到的問題,看到他們有的臨床症狀,這才是真正現實的情況」。
事實查核中心今日公布查核報吿,說明錯誤訊息是針對網傳尿液檢驗報吿的解讀進行查核,由於尿液篩檢報吿跳過臨床醫學專業人員的解讀,各方自行詮釋容易引發誤解;尿液初步篩檢的分析敏感度高,但分析特異性不高,可能因此導致偽陽性出現,不能以尿液初步篩檢結果的原始數值當成結論。新北市幼兒園案有無餵藥情事已由檢方偵辦中,不屬於查核範圍。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